详细介绍:
国产化替代解决方案: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根基
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加剧、供应链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,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工程,尤其在信创(信息技术应用创新)领域,推动基础软硬件、核心系统、关键应用的自主可控,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、产业链稳定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。
以下是针对国产化替代的系统性解决方案,涵盖技术路径、实施策略、关键领域和保障机制,助力政府、企业平稳、高效、安全地实现国产化转型。
一、国产化替代的核心目标
1. 自主可控: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,掌握核心技术产权。
2. 安全可信:防范“卡脖子”风险,保障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。
3. 平滑过渡: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,实现无感迁移。
4. 可持续发展:构建国产技术生态,推动产业协同与创新。
二、国产化替代的三大技术实现路径
根据应用场景和历史建设情况,国产化替代可采取以下三种技术路径:
1. 逐层替代(适用于有历史系统)
● 适用场景:已有国外GIS、数据库、操作系统等系统,需逐步替换。
○ 国产平台兼容异构系统数据与服务,实现“边用边替”。
○ 如MapGIS支持对ArcGIS等国外平台的数据直接访问与转换。
2. 双轨高可用(过渡阶段首选)
● 适用场景:业务复杂、替代周期长,需保障连续性。
3. 系统性替代(适用于新建项目)
● 适用场景:全新业务系统、新建园区、智慧城市等。
○ 从底层硬件(CPU、服务器)到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、应用软件,全面采用国产化技术栈。
○ 如“MapGIS九州系列”全面适配国产芯片(龙芯、飞腾)、操作系统(统信、麒麟)、数据库(达梦、人大金仓)。
三、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方案
领域 | 国产化重点 | 推荐方案 |
基础软件 | 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 | 统信UOS + 达梦数据库 + 东方通中间件 |
GIS平台 | 地理信息系统 | MapGIS、SuperMap 替代 ArcGIS |
工业软件 | CAD/CAE/PLM/ERP | 中望CAD、华大九天EDA、用友PLM、金蝶ERP |
办公软件 | OA、文档处理 | 金山WPS、永中Office、致远OA |
网络安全 | AD域控、身份认证 | 联软科技XCAD、安恒信息身份管理平台 |
云计算与大数据 | 云平台、数据中台 | 华为云、阿里云、星环科技大数据平台 |
四、过渡阶段关键技术解决方案
为保障国产化替代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与用户体验,需采用以下关键技术:
○ 用户桌面配置、文件、权限自动同步,迁移后“即用如旧”。
○ 支持国产系统与Windows AD双轨认证,实现用户无缝切换。
○ 保障网络服务连续性,避免系统切换导致服务中断。
○ 提供密码重置、多因素认证、设备注册等自助功能,减轻运维压力。
五、国产化替代的实施建议
○ 制定3-5年国产化路线图,明确目标、节奏、预算与责任主体。
○ 选择非核心系统试点,验证技术可行性与业务适配性。
○ 联合国产软硬件厂商、集成商、服务商,构建“技术+服务”生态。
○ 遵循等保2.0、数据安全法等法规,确保替代过程合规。
六、未来展望
● 2027年目标:关键领域国产化率有望突破70%,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产化品牌。
● 生态成熟:国产软硬件将从“可用”走向“好用”,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生态。
● 出海潜力: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解决方案,将具备“走出去”的能力。
结语
国产化替代不仅是技术替换,更是一场系统性、战略性、长期性的变革。它需要政策引导、企业担当、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。
